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The Changing Role of School Boards.

The Changing Role of School Boards.
學校委員會的角色轉變
資料來源:http://www.ericdigests.org/1993/boards.htm
WHAT ADDITIONAL REFORMS HAVE BEEN PROPOSED?
有什麼額外的改革方案被提議呢?
19924月由20世紀基金(Twentieth Century Fund)和丹佛斯基金會(Danforth Foundation)召集一個專責工作小組,對當前的學校管理系統以及改革的建議,公布了一份報告。僅僅在幾個月後,教育領導研究所(IEL)也出版另一份重要的報告。

20世紀基金((Twentieth Century Fund))IEL所提出的建議之間有相當多的重疊,因為兩至三位的IEL研究人員也參與二十世紀基金的專責工作小組。這兩份報告對我們的學校管理系統,提出全面的改革建議:

*學校委員會應轉變為教育政策委員會(education policy board),負責制定和監督政策,而不是執行政策。州政府應廢除所有現行關於學校委員會的法規,以及設定績效標準,讓政策委員會(policy board)對學生的進步加以負責。

*為了聯繫和協調,以提供兒童多樣需求的服務,應設立兒童和青少年協調委員會(Children and Youth Coordinating Board)20世紀基金)。

*大城市的學校委員會特別要努力發展與市政府的密切關係,以確保協調青少年服務事宜的聯繫。(20世紀基金)。

*多項建議案都希望能增加學校委員會的合法性。為了提高選民投票率,學校委員會的選舉應該和一般選舉同時舉行。此外,除非學校委員會由至少20%的選民選出,否則州政府應該否決學校委員會的選舉結果。最後,候選人的財務狀況不應該如此密集地被披露,因為這樣將不鼓勵公民從事社會服務(20世紀基金)。

除了在這兩份報告的建議以外,一位其他專家團體的主持人,也提供了一些改革的建議。例如,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Paul Hill就認為,行政部門的管理工作可以分項交付給其他單位。在他的計畫中,委員會可以設定目標和承包商,然後將任務賦予他們(Harrington-Lueker 1993)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教育教授James Guthrie主張縮減規模,將大城市學區劃分成更易於管理的單位。俄亥俄州正在考慮要這樣劃分學區(Harrington-Lueker)

美國教師聯盟(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主席(president) Albert Shanker建議,限定學校委員會一年只開會一次。這種改變將強迫委員會聚焦於「設置常規教育目標」的主要任務(Hildebrand 1992)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Developing Instructional Leaders

Developing Instructional Leaders       by Lashway, Larry
發展教學領導者

WHAT DO ADMINISTRATORS NEED TO KNOW ABOUT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關於教學領導,行政管理者需要知道什麼呢?


以標準本位的績效責任制,挑戰教學領導的傳統假設。為了鼓勵教師的努力,校長現在必須帶領教師,對學術水準的渴望產出具體的結果。這不僅需要創新的做法,也需要不同的心態

 
有幾個意涵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常有為數眾多且相互矛盾的要求進行改革,領導者必須能夠協調整合出一致性的努力進行改善有時稱之為「願景」。更明白的說,這意味著所有的成員都明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而且整合政策、實踐和資源一致為實現目標而努力是全體的責任。教學領導是讓組織保持在正常軌道運作的「組織粘合劑」


其次,分布式領導的性質,需要行政管理員在命令與授權之間實現良好的平衡。一方面,他們必須明確表示,變革是不可選擇的變革,而且為了達成共同的目標,可能要求教師放棄或展延一些個人的喜好。另一方面,他們不能簡單地將目標強加給教師。有效能的教學領導者會為教師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透過對話而不是支配的方式,以聚焦於核心的教學問題

最後,領導者必須塑造學習模式。Jamentz指出,校長必須能夠辦識課程是否符合標準、發展符合教室現場的評估標準以及評估學生成就是否已經達到標準。他們的知識深度應該要足夠,他們才能舉出實際的例子向教師們解釋清楚和以及示範教學。同樣重要的是,領導者必須展現出他們希望教師同樣表現出的學習特質:樂於接受新觀念、願意為結果而努力以及面對困難時能堅持到底。

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

Seven Essentials for Project-Based Learning

Seven Essentials for Project-Based Learning
3. Student Voice and Choice學生的發言和選擇
Once her students' interest was piqued by a challenging question, Ms. McIntyre explained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on't Close the Beach" project, which included an individually written paper, an oral presentation of students' work accompanied by media technology, and a product of students' choice created by teams. Students chose to develop media kits, public service announcements, web pages, brochures, and letters to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officials, among other products.
一旦她的學生的學習興趣被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McIntyre女士要求解釋為Don't Close the Beach項目,其中包括一個單獨的書面文件,用媒體技術口頭介紹學生的工作夥伴,由學生選擇隊伍產生成果。學生選擇發展媒體工具,公共服務公告,網頁,宣傳冊,關於政府的信件,以及其他成果。
This element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is key. In terms of making a project feel meaningful to students, the more voice and choice, the better. However, teachers should design projects with the extent of student choice that fits their own style and students.
這個課程的關鍵為基礎的學習。使學生覺得有意義,更多發言和選擇。然而,教師應設計課程讓學生選擇能夠符合學生自己的風格。
On the limited-choice end of the scale, learners can select what topic to study within a general driving question or choose how to design, create, and present products. As a middle ground, teachers might provide a limited menu of options for creative products to prevent students from becoming overwhelmed by choices. On the "the more, the better" end of the scale, students can decide what products they will create, what resources they will use, and how they will structure their time. Students could even choose a project's topic and driving question.
在有限的選擇,最大的範圍下,學生可以選擇什麼課題來研究,並且選擇如何設計,創建,和呈現成果。在中間地帶,教師可提供有限的選項,以防止學生選擇了不能勝任的選項。在越多,越好的範圍下,學生可以決定他們將創建什麼成果,他們將使用什麼樣的資源,以及它們將如何利用自己的時間。學生可以選擇一個項目的主題和問題。

4. 21st Century Skills  21世紀技能
Once Ms. McIntyre's students had decided on actions that would help them respond to their driving question, they got to work. Collaboration was central to the project. Students formed teams of three or four and began planning what tasks they would do and how they would work together.
一旦McIntyre女士的學生已經決定的行動,他會幫助他們應對其問題。從核心到細節他們都一起合作。學生組成三、四人的團隊,開始策劃他們會做什麼任務以及他們如何將一起工作。
As they worked, each team regularly paused to review how well they were collaborating and communicating, using rubrics they had developed with the teacher's guidance. To boost collaboration skills, Ms. McIntyre used role-playing and team-building activities. She showed students how to use time and task organizers. They practiced oral presentation skills and learned to produce videos and podcasts. In writing journals, students reflected on their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processes, which they knew they would need to explain in their oral presentation.
他們工作時,每個團隊經常停下來檢討他們的合作和交流,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成長學習。為了提高合作能力,McIntyre女士用角色扮演和團隊建設活動。她教了學生如何利用時間和組織任務。他們訓練口頭表達能力,並學會了製作影片。透過寫日誌,學生反映自己的思想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他們知道他們必須用口頭去解釋。
A project should give students opportunities to build such 21st century skills as collaboration, communicati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the use of technology, which will serve them well in the workplace and life. This exposure to authentic skills meets the second criterion for meaningful work—an important purpose. A teacher in a project-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explicitly teaches and assesses these skills and provides frequent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assess themselves.
一個課程應給予學生有機會建立這樣的21世紀技能,合作,溝通,批判性思維和使用科技,這將有助於他們的工作和良好的生活。這種符合真實社會情境的技能,是有意義工作的一個重要目的。一位老師在一個課程為基礎的學習環境,明確教導和評估這些技能,並提供機會讓學生經常來評估自己。

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學校本位課程領導模式之行動研究與省思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28703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分析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的學校行政系統運作」、「三所學校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教師行動研究案例分析」,及「建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改革的運作模式」,作為推動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的參考。經由「中興國小」、「福星國小」、「瓜山國小」三所學校教師之行動研究進行「規劃」、「行動」、「觀察」及「反省」,筆者試著歸納本研究發現,建構一套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運作模式步驟如下:1.各校首先依據學校願景分析及課程統整之原則,建構主題教學的課程地圖;2.發展課程主題;3.確認關鍵能力;4.聯結七大學習領域融入主題;5.發展教學活動設計;6.使用八大智慧作為關鍵能力,從主題的中心向外擴張,將八大智慧與七大學習領域緊密地聯結在一起;7.使用經驗統整、社會文化統
整、知識統整進入課程設計統整,設計七大學習領域的教學目標與活動,發展設計的「story projects」、「handprojects」、「play projects」、「excursion projects」四大部份內涵,將教學活動設計串成一個有意義的統整與結,可以促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能夠宏觀地了解統整核心主題理念,作為推動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的參考。